浙江银驰轴承科技有限公司

电机与减速机轴承同时出现轴电流原因分析

2017-11-13

陈晓明
(国电福州发电有限公司,福建福清 350309)
  摘 要:针对某厂多台电机与减速机轴承同时出现轴电流烧伤轴承的情况,分析其成因,并提出在电机两端加装碳刷消除轴电流的方案。
  关键词:电机;减速机;轴电压;轴电流;减速机油温;润滑油
  0 引言
  某厂,2011年发生了16起6kV电机风扇侧轴承出现异响的故障。该类电机共8台,为同厂家同型号产品,电机型号为YKK500-4W,额定容量为800~1000kW,额定电压为6kV,额定转速为1489r/min,额定电流为91.2~113A,F级绝缘,负荷端轴承型号为NU228、6228,非负荷端轴承型号为NU228。
  1 检修情况及原因分析
  解体电机后发现,轴承油已变黑,油内含有大量黑色铁沫,非负荷端NU228轴承内套轨道上有多道条状烧痕,如图1所示。这是轴电流对滚动轴承破坏的共同特征。滚柱或滚珠在轴承圈的轨道上滚动时,由于接触电阻很小,且润滑油被挤向两侧,因此在滚动体离开原位置的瞬间小间隙在高电压下出现烧弧现象,烧伤轨道表面。烧成的线条根数与轴电流频率、电机转速和轴承内状况有关。经过滚动体反复辗压,有的烧痕被压平、压光,所以轨道表面会出现光亮部分。
图1 电机非负荷端滚动轴承内套轨道面
  与电机相连的减速机高速端轴承上也出现了相同的条状烧痕,这也是由轴电流破坏导致。由于减速机高速端轴承与电机负荷侧轴承通过靠背轮连接,因此,一旦减速机高速端轴承、电机负荷侧轴承中任一个通过轴电流,都会通过轴电流,如图2所示。
图2 电机轴电流通过电机及减速机轴承
  为避免电机及减速机轴承出现轴电流,在电机负荷侧加装接地碳刷,如图3所示。通过测量,得知碳刷接地引出线上有明显的接地电流,即证实了电机轴上存在轴电流;同时发现非负荷侧轴承仍存在轴电流,且损坏周期更短(从1个月左右缩短为1周左右),这说明轴电压较之前更大,且通过非负荷侧轴承构成了回路。经反复测试发现,轴电流出现时减速机温度较高。通过调查了解到,减速机选型时没有考虑到减速机运行温度,使得减速机运行时的润滑油油温达到80℃以上,由此导致润滑油油质变差、效果不好。
  设电机轴两端感应出来的轴电压为U0。正常情况下,转轴与轴承间的润滑油膜起着绝缘作用。对于较低的轴电压,这层润滑油膜能起着绝缘作用,不会产生轴电流。设正常运行时非负荷侧轴承对地电压为U1,负荷侧轴承、减速机高速端轴承的对地电压为U2、U3,根据图4,可得出:
图4 轴电压电路图
  即:
  可得出:
  式中,C1,C2,C3分别为电机非负荷侧轴承、电机负荷侧轴承、减速机高速端轴承对地等效电容。
  电机运行过程中,随着减速机高速端轴承润滑油油温的升高、油质的变差,润滑油膜会被轴电压击穿(C3被击穿)。润滑油膜被轴电压击穿时,减速机高速端轴承首先出现轴电流,若不考虑转轴与轴承间的接触电阻,则U2、U3为0,U1升高为U0;随后,若C1不能承受U0也被击穿,则在非负荷侧轴承上也会出现轴电流。由此便可解释在负荷侧加装接地碳刷后,非负荷侧轴承轴电流现象会更严重,轴承损坏周期会更短。
  解体电机后发现,电机负荷侧轴承上也出现了多道条状烧痕,但情况较非负荷端轴承好。这是因为轴电流是在滚动体离开原位置瞬间产生的,是间歇性的,非负荷侧轴承C1间隙被击穿时,放电尚未结束,而减速机高速端轴承滚动体离开原位置后已停止放电,不再产生轴电流,C3未被击穿,此时U1为0,U2与U3升为U0,若C2不能承受U0被击穿,则在负荷侧轴承上将产生轴电流,但其发生的几率要小于非负荷侧轴承。
  2 改进措施
  导致轴电压产生的原因有转子绕组发生接地故障和磁感应。由于在电机负荷侧加装碳刷后仍存在轴电流烧毁电机的情况,且电机转子无接地故障,因此可判断轴电流由磁场感应引起。电机出现轴电流后,必须采取措施将其消除,为此提出3个方案。
  方案一,采取措施使电机非负荷侧的滚动轴承与其端盖绝缘,负荷侧通过碳刷接地。为此,在电机非负荷端轴承外套上绝缘垫圈,并对轴承的固定螺栓进行绝缘,以隔断轴电流的通路。同时考虑到电机负荷侧与减速机相连,轴电流仍有可能通过减速机高速端轴承造成减速机高速端轴承损毁,因此在电机负荷侧通过碳刷引下线接地。
  方案二,在电机前后端轴承都加上轴承外套绝缘,以隔断轴电流的通路。因加工轴承外套绝缘成本较高、加工周期较长,且电机不能长时间停运,故该方案不适用。
  方案三,在电机两端加装碳刷消除轴电流。由于电机风扇侧轴伸较短不便于安装碳刷,且电机非负荷侧线圈端部与轴承间约有150~200mm距离,因此将接地碳刷支架安装该空间,通过接地线将轴电流引出,如图5所示。
图5在电机两端加装碳刷
  通过比较实施难易程度,Z终选择方案三。在电机两端加装碳刷相当于将轴感应电动势两端短路,轴电流经过碳刷接地,不再通过电机轴承,但是,如果减速机高速端轴承润滑油油膜被破坏,那么转轴与轴承接触后轴电流仍将通过减速机高速端轴承。因此,除采取方案三的措施外,还应采取措施降低减速机运行温度,以保证润滑油质量。
  3 结束语
  改造后,测量电机前后端碳刷接地引出线电流,负荷侧为125mA,非负荷侧为1910mA,电机运行情况良好,再未出现轴电流烧伤轴承的情况。